2024-07-07

“叉车先生”郝龙 授人以渔连通城乡

  本报讯让汽车维修技术走入乡村,在乡村培养、孵化汽车维修技能人才,上海晨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首席技师郝龙以自身技术专长,投身“扶智乡村振兴”。一间间明亮的教室,一位位顺利就业的学员,一笔笔爱心捐款,一次又一次的“千村课堂”教学,郝龙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通过技术培养和训练和资金捐助,帮助乡村青年快速成长。近日,这名上海市青联委员、长宁区青联副主席还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郝龙的经历俨然是一位农村青年的奋斗史。他从修理厂汽车维修工做起,依靠日益纯熟的汽车维修技术,稳扎稳打,由一位普通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首席技术官。“走出乡村”的经历融入了他个人成长史。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郝龙成了郝老师。当时,参加一次帮扶活动的郝龙来到了云南红河州,走进乡村的技能培训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在那里,郝龙遇到了不少想要学习专业技能的乡村青年。相似的成长经历让他感受到这些青年对知识、技术的渴求,以及走出去的强烈愿望。“不少人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始终没走出过红河州,他们还是想走出去的。”郝龙说。

  然而,乡村缺乏硬件和软件,设备较为落后,单靠这些青年的满腔热情,梦想恐怕没办法实现。这次活动让郝龙萌生了帮扶乡村的想法。恰逢脱贫攻坚关键节点,当地政府同样期盼青年能成长成才,走出山村。种种契机之下,郝龙和当地政府开展了合作,在云南金平县创建了上海市长宁区培城对口帮扶职业技能培训孵化基地,开展叉车驾驶与维修的技能培训。

  回想起这段经历,郝龙用“不容易”来形容。当地资源匮乏,建设孵化基地并不是件易事。为了给予当地学员最好的教学条件,郝龙费了许多心思。“当地政府给予了四十万元资金扶持,我们垫资了二十万元。”郝龙说,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改善教学环境和学生生活上。一方面是给金平县带去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比如在职业技能培训孵化基地搭建了两间可容纳百人的多媒体教室,搭配LED大屏、书桌、音响等,以良好的硬件设施助力学生学习。“教室会用于远程授课,上海教师能通过网络向学生们提供远程教学,从前期的学习到后期上海公司的面试考核,都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另一方面,则是改善学生日常生活。许多学生来自大山,家境贫穷,没有能力负担更多开支,基地便划拨了部分资金用于学生餐饮。基地还和职高学校食堂联系,为学生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并承担他们的一部分住宿和交通费用。

  培养汽车维修技术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锻炼。郝龙深知这点,他将培训分为了两部分。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为学生们讲解理论知识,比如叉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等,帮助学生们熟悉理论。实操部分,他们则和云南当地一所从事叉车驾驶鉴定相关的学校合作,在学校进行实训。“学生完成培训后要参加相应的考核,若考核通过,能获得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特种作业叉车证书。”郝龙说,他很清楚,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这本小小的证书不啻于一条通向山外的路径。

  郝龙明白,要学好技术,重要的是和现代化的标准、流程接轨,他特意与日通、安吉等知名物流公司联系,给学员做技术培养和训练。“这一些企业有着标准化的流程,像日通做的是国际物流,叉车除了叉普通的箱子,还要搬运很多贵重物品甚至是精密仪器。”针对叉车驾驶与维修过程中面临的很多问题和意外情况,郝龙会传授给学员运用知识、需要注意的几点、应急措施等,帮他们适应标准化的叉车流程。

  在乡村教学,有时难免遇到一些问题。郝龙和记者说,基地中有很多学员平时生活在大山里,很少和外界接触,理解、沟通能力相对弱一些,学习上更是吃力。为帮助他们迎头赶上,基地针对性地开展了基础知识课,教授他们物理和数学知识。

  “只要他们考出叉车证书,就有机会到上海就业。”郝龙说。教学之余,基地也促进学员就业。上海市长宁区与云南省金平县对口,多部门发力与企业合作,为学员安排就职企业,让乡村汽车维修技能人才走入城市。为了让家境贫困的乡村学员无后顾之忧,能顺利进城就业,从考证、交通,再到住宿,郝龙都提供了资金资助。